石油减产量
他17歲從軍,曾參與抗日戰爭,並經歷國共內戰,1949年隨國民黨遷台。
中國今天的民族主義和本區域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相互較勁,但就各國國內的意識型態而言,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和中國的民族主義皆同樣強大,只要想想朝鮮或越南的狀況,就可見其一斑。那麼,北京在國際事務上就真的成熟了。
日本人口老化之後,產品亟需擴大外銷,需要中國市場,甚且愈來愈倚重中國做為生產基地。對於中國而言,主要的考驗在於它是否願意接受刻意把北京排除在區域架構外的這個東南亞深化整合的過程。但是中、印關係最重要的將是,彼此是否能夠接受對方近乎同步的崛起。即使中國國勢最弱的時期(一八八○年至一九一○年代)亞洲內部、也就是經濟史學者所謂的非正式華人商業圈之內的貿易成長比起東西貿易都來得更快。而且,從文化層面講,中國很明顯地欠缺軟實力:東京、首爾或甚至台北、新加坡神智清醒的年輕人,沒有人會向中國大陸找尋音樂下載、觀賞電影或嘗試仿效。
中國的製造業基礎也遠勝過印度。當然,中國透過某種戲劇性的外交斡旋,或許可以管控好北朝鮮的瓦解,提供南韓一個它可以有極大影響力的統一方案。Photo Credit: 追殺比爾 (2003),IMDb 有別於早年非線性敘事,與拼貼、另類的手法,《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在西部片的架構下,以相當俐落的場景調度,與沒特色的劇情片場景變換,去講述一個反經典的,由黑人成為主角狙殺壓迫黑人的白人的西部故事。
如果要探討昆丁電影的性質,會發現手法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拼貼」。而在電影下集的最後,女殺手以武術大師傳授的「五步穿心掌」殺死黑幫老大,這種武俠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招式,以非現實的荒謬,在電影中卻成了合情合理的存在。而他的新作《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就在這樣的轉變下,成了一個手法、意念不那麼追求變化,而是回歸電影基本,把「說故事」當成重心的電影。如果再比對過去講好萊塢盛衰的美國電影,昆汀並沒有要處理好萊塢的問題,在電影四分之三以上的部分,全都是以黑色電影的步調,讓人不清楚到底這部片要講述的主題為何。
故事主線放了不少平淡的情節在李奧納多與布萊德彼特身上,透過過氣演員日常生活的無趣煩悶,來點出好萊塢光明面下,許多二線人員掙扎求生的狀態。普遍認為昆汀塔倫提諾拿「曼森事件」的受害者莎朗蒂,與背後波蘭斯基涉及的性侵案,並影射到昆汀自己過從甚密的溫斯坦涉及的Me Too運動,種種都像是昆汀對於好萊塢生活的一種表態。
過程中以雙線敘事,交代這兩組人物的處境。以他自己的電影在藝術性來說,可能他也不覺得比波蘭斯基偉大。而波蘭斯基在陰影中又涉入性侵未成年少女案,並流亡海外。但他卻有把名刀,還能單挑女殺手將其制伏。
而他過去九部電影當中的共通本質就是暴力而這本當是完美的存在典範,卻因為曼森家族與性侵案,而成了好萊塢的悲劇。如果再比對過去講好萊塢盛衰的美國電影,昆汀並沒有要處理好萊塢的問題,在電影四分之三以上的部分,全都是以黑色電影的步調,讓人不清楚到底這部片要講述的主題為何。過程中從黑幫元素、神怪武俠、日本武士刀,槍戰武鬥,把所有通俗元素玩得淋漓盡致。
本片被譽為「寫給好萊塢的情書」。暴力可以發生在任何背景、故事、情節、場景、地點。
上述都是這種翻轉的運用。故事主線放了不少平淡的情節在李奧納多與布萊德彼特身上,透過過氣演員日常生活的無趣煩悶,來點出好萊塢光明面下,許多二線人員掙扎求生的狀態。
而大概從《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開始,昆汀就不在手法上做變化,這兩部片的重點都在於對既定敘事的諷刺與挑戰。Photo Credit: 追殺比爾 (2003),IMDb 有別於早年非線性敘事,與拼貼、另類的手法,《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在西部片的架構下,以相當俐落的場景調度,與沒特色的劇情片場景變換,去講述一個反經典的,由黑人成為主角狙殺壓迫黑人的白人的西部故事。電影到此,觀眾才能明白,原來整部片在拿現實人物跟虛構人物的對比互動中,目的卻是要說一個昆汀夢想中的事情。而波蘭斯基在陰影中又涉入性侵未成年少女案,並流亡海外。美國傳統的通俗八卦小報內共通的硬漢、武器、俗艷美女,在色情與暴力間,挑動閱聽人感官肉慾的刺激。電影由鄔瑪舒曼主演,她飾演一個黑幫女殺手,踏上復仇之旅的故事。
這種用小角色(劇情上不見得不重要)來凸顯生命荒謬的手法,也是昆汀慣用的技術。布萊德彼特依靠李奧納多維生,而李奧納多則面臨想當好萊塢電影演員不成,怎樣也紅不起來的窘境。
最後邪教的成員被兩人殺光,而李奧納多也受邀去跟莎朗蒂會面。而《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無名的特技演員可以跟武術傳奇李小龍對打,且不相上下。
因為他們的挫折或失意,都不是導演要探討的本質問題,反而是用來對比出莎朗蒂與波蘭斯基看似即將邁入光明卻又陰影壟罩的恐怖未來。昆汀在出道之前是錄影帶店店員,他著迷於好萊塢的B級片,以及大量亞洲電影,尤以香港的動作片與功夫片,影響最深。
他的電影手法以非線性敘事的劇情、諷刺題材、暴力美學以及黑色電影風格為人所知。沒有大敘事,就是通俗文本的核心。普遍認為昆汀塔倫提諾拿「曼森事件」的受害者莎朗蒂,與背後波蘭斯基涉及的性侵案,並影射到昆汀自己過從甚密的溫斯坦涉及的Me Too運動,種種都像是昆汀對於好萊塢生活的一種表態。某種孺慕之情在電影中看得出來。
而從劇情的發展來看,也是如此。而在電影下集的最後,女殺手以武術大師傳授的「五步穿心掌」殺死黑幫老大,這種武俠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招式,以非現實的荒謬,在電影中卻成了合情合理的存在。
所以《不死殺陣》(Death Proof)中無腦的女生,反過來可以追殺連續殺人魔。而昆汀擅長的則是在觀眾初期意料之時,便發生暴力場面。
而此時真實的人物,演員莎朗蒂和她的導演丈夫羅曼波蘭斯基搬到李奧納多家隔壁,也因此延伸出一種互動。如果要探討昆丁電影的性質,會發現手法並不重要,重點在於「拼貼」。
昆汀彷彿是透過失意演員跟無名特技演員的平淡,試圖去凸顯現實的荒謬。以他自己的電影在藝術性來說,可能他也不覺得比波蘭斯基偉大。許多帥氣的人物卻過得不順,但關鍵處卻又帥到不行,是昆汀電影中典型的「翻轉」作用。而到了電影結尾,布萊德彼特偶然涉入的「曼森家族」的邪教糾葛,引發了在李奧納多家中的一場突如起來的暴力戲。
暴力是所有B級片(以至於許多香港電影)的本質。《決殺令》中的賞金獵人也是這樣的存在。
這樣的後現代概念,跟他的成長背景有關。90年代,昆丁塔倫提諾以《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一舉成名。
而在刺激,絕佳的場景調度與色彩畫面,還有無從預料下一步的情節鋪陳下,內容完全是B級片的構成,卻成了電影藝術的典範之一。波蘭斯基與莎朗蒂的金童玉女的結合,可能是昆汀夢寐以求的一種生活樣貌。